緱字五行属什么?

覃雪敏覃雪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緱”字,最早见于金文(小篆的祖型)《史墙盘》: 其金文形体作如图所示: 其中“高”字的古文字形变化规律比较明显: 由金文到秦简隶变至小篆,字形变为: 而“緱”字的小篆字形如图: 金文中的“弓”字,在小篆中则与“高”字“共”字混同,形成新的字形,也就是现在的“拱”字。而“緱”字则是从“高”字“共”字演化而来。所以“緱”字的小篆字形应该是如下所示: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,“緱”字最初应是形声字,以“高”为形旁,“共”为声旁。

然而随着形声字的演变,“高”和“共”两边的笔画逐渐模糊化,最后“高”“共”分家,“鶴”变成了形傍,“冓”成了声傍,这样“鶴冓”就成了古今异形的形声字了。 “鶴”指鸟,属象形字;而“冓”本意为连接、组合,后来引申为“相遇”——两个事物碰到一起,所以“鶴冓”合体后本意为“高又遇到(共)”,即现在常说的“重逢”、“重见”。

而“缑”字因为是“鶴”和“溝”组成,所以从“高”得声。根据上古音律,“沟”字古音读如“侯”,所以“缑”得声字应读如“侯”。“缑”字最初应为“侯高”的合字,所以最早应该写作“矦臯”或者“矦髙”,因“矦+皋”/“矦+高”不是规范偏旁写法,所以又省写为 “矦臯”或“矦髙”。

东汉许慎著《说文解字》,对字源的考证还是非常细致的。他根据字形的演变规律,认为“缑”字应是“候”字之误。原因就在于古文字的“候”字与“高”字相似,而又与“国”字相通,所以容易笔误。许慎的说法一直延续至今。然而这种误认是建立在许慎自己的字形理论之上的,实际上“缑”字并不是“候”字。

要证明“缑”字并不是“候”字,只需要简单地排除掉“侯”字作为声符的可能性即可。因为如果“缑”字是“候”字的话,那么这个词的双音节形式就应该是个“hòu gōu”式,可是我们都知道“堠”的字形演变路径是这样的: 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里,“堠”字作为一个单音节词汇是“hòu”,而在古代汉语里,这个字应该是双音节的“hóuɡòu”。“侯”字不会是“缑”字的声符。

修翊桐修翊桐优质答主

“緱”,字面上看是繁体字的“工”和“候”(“侯”简化了)的合体字。 《康熙字典》解释为“矦同音侯,古音侯。《集韵》候切。古通‘堠’。”“矦通‘堠'。” 又指“侯”字,《广韵·侯韵》中就有“矦,字从侯。”

由此看来,这个“缑”字就是两个或多个繁体的“工”、繁体的“侯”组成的。 “侯”字是个象形字,表示一个手举着一根长矛,所以“侯”字的第一笔是一竖;第二笔是一横折钩;第三笔是一个短竖;第四笔是竖钩;第五笔是点;第六笔是两点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