饿是什么生肖?
“饿"即饥饿,古时指食量很大的人,以区别于“饱”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尧舜之君天下也,禹之王天下也,汤武之王天下也,莫之饥而饥者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禹、皋陶圣之,此谓上尊下卑而已矣,天子而不能使诸侯爱其君,如之何使百姓爱天子哉!舜、汤放逐桀纣,周武王伐纣,此谓下克上而已矣。”这些文献中提到的“ 饿 ”都是作为形容词使用,形容人大吃大喝,极度贪嘴。但是,人不可能一直吃下去,吃多了就会撑死。“饿”又引申为“受饥饿”、“饥饿的样子”等意思。
从“贪吃”到“忍饥挨饿”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的进程。在原始部落时期,由于生产力的低下,人们获取的食物来源极为有限,因此每一个原始人都非常珍惜食物,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吃剩饭菜、浪费粮食。对于吃不到食物的人,他们也不像现代人那样有足够的能力去救助和安抚。在原始文化之中,“饿”是邪恶的,是被诅咒的。
如在苏美尔文明中发现的一本约公元前1600年成书的卷帙浩繁的“厄运书”(The Book of Fortune),人们要在祭祀完之后才能开始进餐,如果祭祀的时候没有饿的感觉,那么吃饭肯定也不会觉得饱。倘若先吃了饭再去祭祀,那么参加祭祀之人都会感到饿。反之,若先进行祭祀并念了“消饿咒”(the Abolitionof Hunger Ritual),那么参加祭祀之人就不会再感觉到饿了。在原始时代,人们已经意识到食物与饥饿这两种对立的现象了。它们要么互相伴随,要么相互转化。
直到今天,世界上还有不少人生活在原始状态之中,他们同样意识到食物与饥饿这对矛盾的统一与转换。在澳大利亚北部生活着一些托雷斯(Torres)岛民,他们常年处于饥饿状态却从来不胖;南美洲的印加人就更神奇了,他们的胃很小,每次只食用少量食物就能维持一天的活动,而且永远不会发胖。相比之下,我们现代人实在是太过“贪吃贪喝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