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天气如何?
西藏分雨季和旱季,5-10月为雨季,其中6-8月为暴雨季;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。 总体来说在雨季前往比较合适,因为降雨的原因导致高山冰川融化,很多河流水量增大,容易发生塌方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,对自驾游来说有一定风险。而旱季虽然阳光猛烈,但是温度较低,而且风沙较大,紫外线很强,也需要做好防晒工作。如果是冬季前往,建议备上羽绒服、保暖内衣等衣物,因为海拔高寒冷,而且有冰雪路面,自驾也有一定危险。
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气象灾害包括雪崩、冰雹、龙卷风等等,这些气象灾害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,但是一旦发生后果都比较严重,需要事先了解。 在西藏旅游需要注意的气象灾害还包括高原反应,一般来说进入高原的时间越多,高原反应越严重,而且年龄越大,高原反应也越是明显。很多人都会有高原反应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、头痛、头昏、胸闷、心慌、心悸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失眠、全身乏力、肌肉酸痛等诸多方面。
如果准备进藏旅行,建议在出发前适当进行有氧练习,如慢跑、登山、骑行等,提高心肺功能,增强适应能力。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,合理控制预期,不过分激动或紧张。
西藏地势高,气候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寒带气候,有世界上最暖的青藏高原河谷低地气候。气候总的特点是:冬春季节多大风,风和日丽,明媚少雨;夏秋季节水热充沛,雨雪较多,变化剧烈。
西藏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丰富,为全国之冠。因其纬度较低,海拔高,云雨少,晴天多(年平均180天以上),日照时间长(日照时数平均每天13小时以上),且大气透明度好,故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。年总辐射量在5400~7400兆焦耳/平方厘米之间,自北向南逐渐递减。
西藏气温低,春秋短暂,冬夏分明。年平均气温在6.5℃以下,比同纬度东部低15℃。气温日较差大,而年较差小。年较差仅10℃左右,日较差大。冬不冷、夏不热是气温特点。
降水方面,西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变化大,地形复杂,降水差异大,年降水量在39.5~846.3毫米之间,由东南向西北递减,东南的林芝一带达800毫米以上,西北的普兰不足100毫米。降水的季节变化大,降水集中于6~9月份的丰水期,这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%以上,特别是7、8两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,冬季极为干旱少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