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字五行属什么?
是否,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fǒu shì,意思是指不这样、不是(这)、没这么回事;表示否认或不同意。该词最早出自《庄子·天下》“是以非知而不能见”,有书面形式“否”和口语形式“弗”“不”等。 否的本义就是不,否定。东汉许慎撰《说文解字》载:“否,不也。从门,声。”清代段玉裁注云:“否之义二:一止,不可进也,此引申为否塞之否。一勿也,不行也。此因勿行而引申为否隔之否。”指不通、不畅通。与“否”相通的还有“不”字。 除作动词用之外,“否”还可以用作形容词,表示困难、危险的意思。如:《礼记·檀弓下》“犹俟夫后世否德”,郑玄注:“否,难也。”《周颂·小毖》“莫肯永叹,匪予小子,莫取悠悠。”宋朱熹集传:“悠悠,延宕之时。”
古人在表示不同意时也经常使用“否”字,这时“否”具有拒绝、不同意的意思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“王必欲致士……否,臣以死守之。”高诱注:“否,辞也。”这里的“否”就是拒绝的意思。晋代潘岳《西征赋》“虽遭否运,其流靡矣。”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方之以锥刀,试之以盘石,未足恃也。”这里的“否”都是不同意、不认可的意思。
“否”还有“不好”“坏”的意思,这时的“否”多用来表示消极、贬义的含义。汉代刘向编著的《列女传》卷四《梁夫人篇》中有言:“后大归乎寡居,身服勤俭之衣,心念刑罚之书,年余七十余岁,气力不衰,饮食起居,无所否塞。”这是说梁夫人晚年生活节俭,勤于读写,没有败坏德行的事情发生。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《答秦太虚书》中曾谈到自己创作的诗句“江山风月,本无常主,闲者便是主人。”认为人生就应该尽情享受自然给予的美好,不要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再去感慨时光无情,生命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