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入伏是哪天?
据传,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入伏(初伏);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出伏(末伏) 今年6月21日为夏至,7月20日出伏,8月19日处暑,因此今年的三伏是40天,具体日期如下: 头伏:7.16—7.25,10天 中伏:7.26—8.14,20天 末伏:8.15—8.24,10天 立秋后的第二个干支纪日的第一天就是处暑,所以有“热在三伏,冷在三九”的说法。 从夏至开始计算,第30个甲子日是初伏,也就是7月16日。40天后,即8月14日为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个甲子日是处暑,处于中伏的最后一天。 每年入伏的时间都不确定,这是因为中国采用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来计算时间,而农历的月份是有闰月的,这样入伏的时间就有可能出现连续两个月的情况。 不过,无论入伏还是出伏都是按节气计算的。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农历每个月之间,天气依然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,这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,而非受阴历影响。
当然,我们一般说的“三伏天”则是指中伏。由于中伏前后气温最高且雨水最多,人们在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中暑、疾病感染等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目前全球变暖,中国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,过去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的情况逐渐被“小暑大暑,热火朝天”所代替——高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。比如2013年,中伏的第一天就已经进入了三伏。 另外,虽然今年冬天大概率是个冷冬,但到了明后年,很有可能是一个暖冬,三天的中伏很有可能会变成七天的中伏或者更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