垌五行是什么?
“垌”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地名用字,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,包括玉林、茂名、阳江一带。但“垌”字的字形古书中已有记载,且不止一种写法(形声字有形旁和声旁之分),如下: 《集韵》同“硐”。 《类篇·土部》:“垌、洞,田土也。” 《玉篇·土部》:“垌,田也。” 从以上字形来看,“洞”“垌”二字古音当相近。而“洞”“垌”又都与“同”字音近。
因此可以推断,“峒”字作为地名首见于广西玉林、茂名、阳江这一带。其来源可能是古代居住在现在的玉林市地区的人们把“洞”“垌”二字的读音合二为一形成的。 为什么要把“洞”“垌”两字相连呢?原因也很简单:“洞”“垌”二字古音相近,在南方不少少数民族语中,两个元音相近的字往往拼为一声。所以“洞”“垌”连用的情形在现代侗台语族中相当常见——我随手举几个例,诸如越南的tông、điền;老挝的thong、dong;傣文的thang、dieng;泰文的thung、khoen;掸文的toeung、doeng等。
而且可以把“峒”字拆开来解释一下构造:“洞”指山谷或山中的空地,“垌”指田地,也就是说“峒”字意为山地中的平地。这也很符合广西东南部地理特征:山高林密,多丘陵,少有平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