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画是什么生肖?
十二生肖,又叫属相,是中国以及东亚地区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之一。它是以人为中心,围绕人建立起来的时间系统。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有一个年号,这个年号伴随我们一生,与我们息息相关。 在古代中国,人们通过天干地支来计时,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干支表示。而每个节气又分初、中、末3个时段,每段各持续15天。 例如立春为正月节,立夏为孟夏,立秋为季秋;寒露为九月节,立冬为孟冬等。把每年的第一天到每个月的第一天所对应的干支都记录下来,这样就把农历的年份与二十四节气对应起来了。
古人观察物候变化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,将一年分成24节气,每天记录一个节气,周而复始,循环不已。 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界的时间体系,而属相则是人类社会的范畴。
作为自然时间的补充,人们用“岁首”的概念代表人的出生之年,用“月首”表达月份,用“日首”标注每日,以此建立起了人类社会的时间坐标系。 而60甲子纪年法恰好与之相匹配。 按照这种纪年法,人的出生年份必定落在某个甲子年的末尾。
假设出生在正月初一,那么这一年就是甲子的第一年,也叫“甲子”,用天干“甲”标记,子在前,午在后,形成“甲午”,代表这一年的干支。如果出生在腊月(十二月)初五,那这一年就只能标记为“丙寅”了。因为阴历每年最后一个月的初一都没有办法与阳历的某一天重合,所以农历全年没有“甲辰”“乙巳”等情况。
由此,人们用六十甲子循环往复,标记着岁月的流逝。 随着岁月轮回,人们渐渐发现,一年其实不止24节气,有时候冬至可能出现在冬末,有时立春可能在惊蛰之后。为了准确反映自然的变化过程,人们建立了闰月制度。每隔几年就会多出一个或几个闰月,用来调节阴阳历的时间差。
虽然闰月设置了调整误差的功能,但总体而言,阴历比阳历滞后约11天左右。经过几百上千年,两者之间相差的天数越来越多,必须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加以调整。到了现代,人们发明了原子钟,精确测量秒的速度,发现了“混沌理论”并用于预测天气等自然科学领域后,在计算黄道吉日时,不再局限于干支方法,而是采用国际通用公历,使婚嫁、出行等事宜更符合自然规律。 但人们对传统的尊崇并没有因此而消失。每逢佳节,人们还是习惯用干支给日期标上记号,期待一个美好的开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