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缺土怎么补什么?
“五行”,是古人对物质世界五种元素或物质的归纳和总结。它来源于古代巴比伦人对宇宙的思考;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哲学思想;传入我国后与我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思想融合,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五行体系。 现代科学证明,世界原始的微观粒子的五大基本元素为:电子、光子、中微子、质子、和中子。其中四种微粒构成了四种不同的夸克-胶子的蓝色超对称量子色动力学(QCD)。这四种夸克-胶子的色态被称为“颜色荷”。它们分别对应五行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——古书所说的“五德”中的四德。 金对应的物质是“固体”。自然界中一切固态的物质都是金的化身。在人体内,骨骼是金的器官,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也是含金属的蛋白。在农业上,金意味着收获。在商业上,金代表着货币。
火对应的自然物是“气体”,即一切可燃的气体。在人体内,气和血都是火的象征。在人体外,人体是一个小宇宙,五脏是有形而居,六腑是无形而盛。如果脏腑有疾,常从火焰的形态上反映出来。例如,肝病者,火气上升,嘴唇发干;脾病者,火不生土,嘴唇发黑;心脏有病,心火上炎,舌头上会有溃疡;肺有疾患,肺火炽盛,鼻子容易出血。这些外在的症状往往可以通过多喝水来减轻和消除。
水是阴中之阳,土壤是阳中之阴。没有水和土壤,万物不能生长。因此说,阴阳中的阴阳互为主次,互为根本。天在上为阳,地在下为阴。中间的人通过饮食获取阴阳二气,维持生命活动。所以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。”这个“血”就是水;这个“气”包含了氧气在内的各种气体,当然也包括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真空被动的能量——“真气”、“元气”。我们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持阴阳的平衡:多吃粗粮(阴气)少吃精米(阳气);多饮水(阴气)少喝饮料(阳气)……只有做到这些,我们才能保持体内阴阳能量的平衡,祛病延年。
中医理论十分重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。24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,农历月份反映了月球的运转轨迹。这两个变化规律,影响着气候、气温以及人体的气血运行。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制定出一套适应大自然变化的养生指南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疾病的困扰,尽享天道给我们带来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