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骆五行属什么?

容康容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骆(骆)luò 路奥切韵八,效声。形旁从鹿,表示与“鹿”相关的事物;声旁是“言”。本义指“骆驼”(《说文》)。而“駱”字为“骆”的异形字(字形略有差异但表意相同),亦指“骆驼”(《玉篇》)。

秦统一中原以后推行“书同文、车同轨、量同衡、币同文、律同斗、衡同权”的六国文字大一统政策,“骆”“駱”二字皆作“骆”,一直到金代仍通用。但元朝以后“雒”字开始通行并逐渐成为主流字体,今天的简化字“洛”就是由此而来(取字形简化的后半部分“阝”)。

所以“骆”或“駱”两个字在古代都表同一意象——骆驼。在汉语里面“鹿”和“骆”“駱”同源,都可以表示“骆驼”,还可以组成“鹿骆”或“駱鹿”——形容极小或极其笨拙的东西。

蓝鼎鼎蓝鼎鼎优质答主

《康熙字典》中解释,“音洛”字从水、从马。 又作“雒”“落(洛)”解的音义都正确,但形声结构分析都是错的。

《广韵·角韵》和《集韵·角韵》都认为,这个字是“左水右馬”的结构。 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里也认为这个字是个“左水右馬”结构的字。 而到了唐代,段玉裁根据宋代的权威注释者朱骏声所著之书《尔雅疏义》中的说法来校正,就发现此字“非左水右馬”了,因为《疏义》说是“左马右水”,并且还引用了韩愈的诗句为证。 所以我认为,《广韵》等文献把“音洛”当成“左水右馬”的字,而实际上它是“左马右水”的结构,而且这种构型跟它的来源有关联性:它就是《楚辞》里的一个字——《离骚》里有“駕言涉瀟湘兮”的句子,“驾言”二字就是“車言涉水而行”——这俩字的字形是一样的,只是发音不同而已;而这个“言”字,古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是象形字或者会意字;而其对应的本字则应为“誩”(见《大字典·卷七·言部》P318页);那么“誩”又是怎么写的呢(比如商代的文字)?那就是一个“左马右水”结构的字呀!于是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字……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