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6年是什么生肖?
1606年是农历丙午年(马年),这一年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第三个甲子年(六十花甲之一)。 那么,如何推算“太岁”年号呢? 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概念——“阴阳五行”。 “阳”是指万物生机勃勃、充满活力的状态;“阴”是指万物收敛安静的状态。 “五行”就是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物质和现象。
古人将五行的每一行都配属一种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现象,如: 金——肃杀、收敛、清洁 木——生发、舒展、温和 水——滋润、寒冷、凝固 火——炎上、明亮、温煦 土——稼穑、承载、化育 所以,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,便可以推演万事万物了。
以年为例: 年属于自然界中的“土”,“土”能载其它四“行”,所以年便具有了生长、成熟、封闭的特征。 但年又不同于其他四季,因为它是循环往复的。于是古人便将每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,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轮回。 这便是中医理论中“子午流注”的时间基础。 在古代,人们是用“地支纪年”方法来记录年份的,即:用十二地支分别记载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等时辰,每两个时辰为一天,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记日期,从甲子到癸亥共十天干,按顺序配上十二地支,则每一天都有固定的干支。 用这样的规则计算,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,而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干支。 将每一天固定的天干地支用圆圈圈出来,就画出了古人用来计算时间的那张圆饼图。
在丙午时(23时至次日1时)出生的人,其对应的干支便是戊子。 这样顺着时间方向,每天一圈就是六十年一个甲子,绕满一圈便是下一个甲子时。 而这六十年为一甲子周期的开头四分之一,也就是古书上所说的“初运”。 当一个人过了四十岁,便进入人生的第二甲子周期,这一周期有另外四种运势,分别为“中运”“晚运”“衰运”“旺运”。 其中,“中运”占一半,“晚运”占三分之一,“衰运”和“旺运”各占七分之一。 以日干支代表一天,当出现下列情况,便意味着当天出现了“太岁的影响力”: 公历5月5日至5月7日之间,进入“芒种”至“夏至”节点; 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,进入“立秋”至“白露”阶段; 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,进入“立冬”至“大雪”期间; 公历次年3月5日至7日之间,进入“惊蛰”至“春分”阶段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公历时间”仅仅代表“时间点”,而非“时间段”。也就是说,在以上四个节气的中间时段,也有可能遇到“太岁的影响力”。 以每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,“子时”和“午时”最容易遇到“太岁的影响力”,因为这两个时段都处于阴阳交替之际,五行不够稳固。 在每天这两个时段,需要尤其注意预防“犯太岁”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