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字五行属什么?
先贴一个蒲(pú)字的五笔编码,86版的是AUQG,98版是AUSN 因为现在使用86版的人比较多,所以这里就以86版的为准 接下来我们来看蒲(pú)的字源字形演变 “蒲”字的甲骨文写作上图的样式。从图可以看出这个字跟“草”很像了,都只有两笔一横一撇,但很明显这个字比草多了一竖,而且这横和撇并不相连,因此它应该表示两种植物。
“蒲”金文和小篆的写法如图—— 金文的写法比较杂乱,而小篆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几笔,形成图中的样子。这样,它的意思也就更明晰了——“蒲”就是“水草”的意思 小篆之后还有隶书、楷书等字体,“蒲”也保持了原样,没有变化 关于“蒲”的含义,《说文解字》中有如下解释: “蒲,香草也。 从艸甫声。《诗》曰:‘其叶蒲陶’。” 也就是说“蒲”是一种香草的名字,由“艸”+“甫”构成,而且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之什·蓼莪》也有“莪蒿莪艾,靡尽莫往”的句子,其中“莪”就指香艾,也就是今天的蒲(pú)艾 在古籍中还有一种叫“蒲”的植物,它是芦苇的别称或通假字,也叫“苇”,这一点我们在下文细讲。不过,无论是芦苇还是蒲,都是水生植物 关于“蒲”的读音,在《说文解字》里是这样的: “莆,蒲也。出吴越。从艸弗声。读若浮。又音夫。” 这说明,古代的“蒲”“莆”可以通用,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种植物,只不过分布区域不同罢了 现在一般认为南方产的称为“蒲”,北方产的多称为“莆”[1] ——虽然如此,古人有时候也不分南北地用“蒲”来称呼芦苇或蒲(pú)蕙之类的植物。比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里的“葭蒲”,就是芦苇与蒲的合称;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里说:“以蒲苇覆屋”,这里的“蒲”则很可能是指蒲(péng)席。
另外,在古代一些地名中也可以看见对“蒲”的混用。比如四川郫县的县名,据说是取“郫筒”二字而来,而“郫筒”其实就是竹制酒器。据说这种酒是用蒲草酿造而成,因产于郫县而得名[2]。但是,由于古代蒲和莆可以互用,所以这个“蒲”到底是蒲(pú)还是蒲(pú)呢?目前说法不一,有的认为是蒲(pú),因为这个地方古时属于蜀国,用的应该是蜀地的方言;但也有人认为这里是用“莆”通“蒲”,指的是蒲(pú)[3]。 “蒲”还有一个异体字—— “蒲”——这个汉字很有意思,上面是一个“卜”,下面是个“口” 有人根据上面的“卜”推测这是“匏”的意思,但这个字太像“否”了,所以我个人觉得不太可信。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某个人在写“瓠”时把“古”写成了“口”而不是“口”的缘故 ——毕竟葫芦科植物的“葫”大多写作“瓠”(hù),而非“胡”(比如瓠瓜、瓢葫芦、丝瓜、瓠子等)